第三部 第八章 司马昭之心-《我是阿斗,我不用人扶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石块雨点一样的飞上城头,这是每天一次的象征性攻城。这样做只是展示季汉的实力,虽然并不能起到什么太大的作用,但这些新型的无可抵敌的攻城武器还是让魏军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。特意选出的数百人的叫阵兵高声宣传,不绝于耳,季汉军士在城外高唱高祖皇帝的《大风歌》,营造一种故国家邦的氛围。为了争取民心,孔明甚至准许城中居民每天在特定的时间里出城取水,打柴。

    司马懿在城中哭笑不得。他从来没见过这样温和的攻城者,也没有见过本领这样高绝的对手。由于兵力上不占上风,在智慧上虽然可以并驾齐驱,互有短长,却终是无法摆脱这种困顿的局面。更可怕的是,城中守军和居民的意志开始下降,很多人开始出工不出力,甚至一天夜里,发生了民变。虽然司马懿对洛阳城管控得力,用了两个多时辰就把民变扑灭了,却极大的打击了他的信心。

    南阳方向传来消息,东吴陆逊突然出动,已占领了宛城,阻住了徐晃北归之路,眼下徐晃、文聘正与陆逊、诸葛瑾等人交战。而北方张飞完全挡住了邺城来的曹真部,支援是断绝了。而郭淮在函谷关,几次给自己发信,让自己去接应他。自己又如何去接应得了?

    更可恨的是,这时自己的儿子和夏侯霸一起来了,当然是作为俘虏被押来打击魏军士气的。本来,司马昭的丢失,让司马懿十分心痛,自己这两个儿子都是天下少有的聪明之人,而司马昭比司马师还要强上一点。他在长安意外失手,此后音信全无,找不到,寻不着,活不见人,死不见尸。无人之时,司马懿想起这个儿子的种种好处,还偷抹了几把眼泪。

    可是此刻,他宁可是自己的儿子死了。被俘也就罢了,外面两个人,怎么坚贞不屈的那个是别人的儿子,早躬屈膝的却是自己的儿子呢?

    听听他说的都是什么话。

    “曹睿小儿无能,篡夺大汉基业!季汉之主英明,重整汉室江山!”

    “我主英明,曹魏昏聩,假仁假意,无耻下流,投顺于我,保得性命,降之若晚,玉石俱焚!”

    司马懿眼见自己军心动摇,军士看自己的眼神儿都变了,不由大怒,站在城头之上,手持弓箭,对准城下,高声骂道:“司马昭,你投降季汉,便非我子,今日两军相战,恩断义绝,不是你死,便是我活。”说罢一箭向城下射去。接着他手一挥,鼓声动天,掩住城下叫喊,箭如雨下,把司马昭射回。

    司马懿回到府中,只是长叹,长子司马师悄悄上前,挥退左右,轻轻叫道:“父亲。”

    司马懿回头看时,厉声道:“你不在城头,来此做甚?”

    司马师道:“父亲,您真觉得昭弟投降了不成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