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七章 地道下-《大明1630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杜国英与托马斯对视了一眼,托马斯一瘸一拐的走到水缸旁,听了起来,很快他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色,对杜国英道:“杜将军,您过来听听,敌人白天也开始动工了!”

    “很好!”杜国英侧耳听了听:“按照预先的计划行动吧,给这些鞑子一点厉害看看。”

    时间过得很快,转眼太阳就划过天顶,滑向西边的地平线。猩红色的斜阳染红了不远处的黄河水面,除了偶尔的军号与鸟鸣声,城堡内外一片宁静。而这种宁静不过是一种假象,在地面下,数百名精选出来的天佑军士兵正在三条平行的地道内奋力工作着。也许是矿工出身的缘故,孔有德对于穴地攻城的技巧十分精通,他懂得怎么样分辨土质、如何在地下估算地道的长度和方向;懂得怎么样用木桩和藤条树枝编织而成的木排支撑地道,使其不被本身的重量压垮、懂得如何巧妙的将挖掘出来的废土运走,如何隐蔽地道的入口和通气孔以避免被守城方发现。但他懂得的越多,就越明白挖掘地道攻城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。有太多在事前无法预料到的事情了,上百人隐藏在狭窄黑暗的地道里,连腰都无法挺直,像狗一样在地上爬行,污浊的空气、繁重的体力劳动、紧张的心情都在极大的消耗着士兵们的精力,让他们精疲力竭,只要一点意外,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。但不管怎么说,总比让士兵们冒着火绳枪和大炮,进攻一座精心设计的棱堡要好。

    而在城墙的内侧、守城者一方,一群人们正在忙碌的用手摇葫芦将一捆捆木柴、清油、火药、巴豆和硫磺运进地道里,在前面的几天时间里,一条地道从城墙的下方被挖掘出去,相比起进攻者,防御者的地道要宽得多、也要深得多,甚至足以供两辆推着独轮车并行,这极大的加快了防守一方的速度,因为挖掘地道的最大的难题就在于如何将挖出的废土运出去。按照托马斯的计划,当地道伸出城墙大约十步左右距离的时候,就向左右各挖掘一条与城墙平行的地道,这条平行的地道要狭窄一些,只有先前那条的四分之一的宽度,这样进攻者的地道将从防守一方的地道头顶穿过,或者将其截断,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足以破坏敌人的计划。

    看到太阳终于落下地平线,夜色笼罩大地。孔有德终于松了口气,黑夜是进攻者的朋友。按照他的测算,已经挖掘到墙基下了,如果赶工的话,第二天的拂晓时分,选锋们将从地下冲出来,从惊惶失措的守军手中夺取西角的炮台,这些勇士们必须坚持到城外的袍泽夺下城门为止,这一系列动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是致命的。孔有德正准备依照平日的习惯,亲自去地道里看看最后的准备,却被一个黑脸精壮汉子拦住道:“孔大哥,这件事情让我去就好了,你就不必亲自下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贤弟!”孔有德推开那汉子的胳膊,沉声道:“我这几天来总是心神不定的,总觉得要有什么事情发生,还是让我去看一眼的好!”说罢便要往地道口走。

    “诶!”那汉子抢上几步拦在地道的入口,笑道:“孔大哥这么说,莫不是信不过小弟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——“对方把话说道这份上,孔有德犹豫了起来,原来这汉子姓耿名仲明,字云台,便是与孔有德齐名的三顺王之一的怀顺王。当初孔有德在吴桥被逼兵变时,耿仲明正好在登州城中。由于拖欠粮饷、山东官府对流亡辽人苛待等原因,辽南武人对朝廷怨愤已久,因此当孔有德兵变时,耿仲明不但不出兵镇压,反而暗中联络在登州城中的辽人作为叛军的内应。当孔有德攻陷登州后,他率领众多辽人共同推举孔有德为元帅,打起叛军的旗号公然与明王朝对抗。1633年,叛军逐渐抵挡不住明军的猛攻,孔有德和耿仲明不得不率军渡海投降了后金。其后耿仲明便成了孔有德的副将,两人可谓是焦不离孟,孟不离焦。此番围城,挖掘地道的那队人便是从耿仲明的亲兵中抽调出来的。

    “既然如此,那就劳烦贤弟了!”孔有德想了想,压低声音道:“你下去后万事小心,感觉有不对就立刻出来,千万不要勉强!”

    “大哥您放心,也不是第一次地道攻城了!”耿仲明笑道:“要出事早出事了,怎么会等到今天?您就等好消息吧!“

    地道里,油灯发出微弱的光,犹如一点点鬼火,照在众人的身上,宛若鬼魅。

    龚宇跪在地上,头顶上传来微弱的声音,那是敌人在挖掘地道,随着距离的靠近,声音越来越明显,甚至可以从墙壁上感觉到轻微的震动。说实话,他很害怕,这还是他第一次距离东虏这么近。是的,他打赢过流贼,打赢过蒙古鞑子,可这次的敌人完全不一样了。在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里,明军一次又一次被头顶上的敌人打败,刘綎刘大刀、杜松、马林、李如柏、满桂、马世龙等名将纷纷败死。无形之中,东虏在明军眼里已经成为了青面獠牙、刀枪不入的怪物。依城而守也还罢了,这等在地道里厮杀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
    “都准备好了吗?”

    身后传来生硬的汉语声,虽然托马斯已经在刘成手下呆了一年多时间了,普通的汉语对话早已没有什么问题,但是在咬字和口音上还是与土生土长的汉人有相当的区别,不过在刘成的部下里有相当部分是各种蒙古人,他的口音倒也不显得太奇怪。

    “木柴都堆好了!”
    第(2/3)页